• <em id="4ep9y"><ruby id="4ep9y"><u id="4ep9y"></u></ruby></em>
      <button id="4ep9y"><acronym id="4ep9y"></acronym></button>
    1. <span id="4ep9y"></span>

      <span id="4ep9y"></span>
      當前位置:機電之家首頁 >> 工程造價>> 工程管理 >> 造價管理 >> 【發展規劃】廣東財經大學“十三五”校園文化建設規劃
      【發展規劃】廣東財經大學“十三五”校園文化建設規劃
      收藏此信息 打印該信息 添加:不詳 來源:未知

      文化傳承創新是大學的重要使命與職責,是當代大學發展的自覺選擇?!笆濉睍r期,是我校建設有特色高水平應用型財經大學的關鍵時期,建設繼承學校辦學傳統、體現嶺南地域特色、符合現代大學制度、彰顯科學與人文素養的廣財文化,是學校凝聚共識、立德樹人、加快發展的必然要求。根據《廣東財經大學中長期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2015-2025年)》《廣東財經大學“十三五”事業發展規劃》等,結合學校實際,制定本規劃。

      一、背景分析

      (一)主要成就

      1.明晰了學校的價值堅守,精神力量日益提振。開展“廣財精神大討論”,形成了“正心誠意、求真向善”的廣財精神、“厚德、勵學、篤行、拓新”的校訓、“習禮樂文、精于術業”的辦學理念、“法治、科學、民主、陽光”的治校方略和“商法融合、實踐創業、多元協同”的辦學特色的文字表述,明晰了廣財文化核心要素,以更強的力量引領師生的思想和行為。出版了第一部校史——《廣東財經大學校史(1983-2013)》,培厚了廣財精神文化新土壤。

      2.建設了以章程為核心的治理體系,制度力量愈發顯現。堅持依法治校,頒布了《廣東財經大學章程》,成立了依法治校辦公室,獲評廣東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優化內部治理結構,堅持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推行民主科學管理,完善了校院兩級管理、機關部處考核、教代會、學代會等制度,改革了人才培養、教學工作、科研獎勵、管理服務等系列制度。目前學校已初步建成科學、規范、可持續的制度體系,整體管理水平不斷提高。

      3.校園環境明顯改善,文化內涵不斷提升?!笆濉逼陂g,廣州校區北2、北3、北4、北5、圖書館和三水校區教師小區相繼建成使用,文化活動空間顯著增加;建成了以廣州校區圖書館為代表的一批體現時代性與人文性有機結合的學校新地標;整合資源先后建造了校友林、稅苑林、共青林和一批石臺石凳景觀、設施,校園網提速,校園一卡通,辦公無紙化、數字化校園一期工程完成,視頻監控系統升級。人文校園、智慧校園、平安校園的文化內涵日益顯現,師生普遍贊譽。

      4.產教融合不斷深化,辦學行為更具應用特色?!笆濉逼陂g,協同育人機制不斷完善,協同創新平臺、實踐基地不斷創建,校政校企校校合作增多,社會服務提升;成立創業教育學院,設立創業園區,獲評廣東省創新創業教育示范校;學研風氣日益深厚,實現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和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零”的突破,高層次科研成果不斷出現;素質教育綜合改革、“五早一晚”學風建設扎實推進,工作成效明顯;機關作風建設不斷深化,服務意識增強;文化活動豐富多彩,學術論壇、名師評選、授課競賽、“挑戰杯”競賽、高雅藝術展演、讀書活動、社會實踐、志愿服務、文體活動、校友活動等不斷舉行,彰顯了學校應用型財經大學的特色。

      5.更名效應不斷凸顯,學校形象進一步提升。學校更名后,在教育屆、在社會的地位有所提升;知名學者受聘為“珠江學者”和“南嶺學者”,邀請更多學術大家和社會名人做客學校高端論壇、講堂,名師名人效應初現;題寫了新校名、設計了新?;?、新校旗等視覺傳達系統,強化了學校文化標識;學報成為雙百期刊,微信影響力躋身全國高校新媒體百強,社會媒體對學校的報導量質雙增,學校知名度擴大;學生就業率一直名列前茅,就業層次較高,招生熱度不減,學校美譽度提升。

      (二)問題與不足

      隨著學校進入深化改革、依法治校、從嚴治黨、內涵發展的關鍵期,與大學立德樹人、文化育人和軟實力提升的需要相比,我校校園文化建設還存在不少問題與不足。

      1.校園文化的傳承創新力尚待加強。學校文化建設尚處于自發階段,傳承堅守不足,規劃設計不夠,主動引導不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校園文化建設中體現不充分。學校對社會文化的篩選、創新、引領不強,隨波逐流的通俗文化、淺層文化往往流行于校園。學校內部缺乏統籌協調,缺乏剛性落實,學校主導的引領力強、輻射面廣、影響力大的重大文化項目較少,基層文化項目培育和打造不足。

      2.校園文化的凝聚感召力還需強化。廣財精神、辦學定位、辦學理念和辦學特色尚需師生進一步認同,愛校榮校情懷、敬業奉獻精神還需強化。師生的時代責任感和身份使命感還需提高,大局意識、擔當意識、服務意識、協同意識還需增強。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激勵鼓舞的人文關懷在內部治理體系中體現不足,制度的執行仍不到位,制度的力量體現不充分。

      3.校園文化的物質保障力有待提高。校史館、大型綜合場館等基礎文化設施尚未建立,至今還沒有能容納1000人以上的室內文化活動場所。校園人文景觀尤其是標志性物態文化景觀缺乏。學校年度預算尚未設立文化建設經費專項,校園文化建設的經費投入得不到應有保障。

      4.校園文化的品牌影響力仍較薄弱。代表性領軍人物較少,對經濟社會發展和區域文化建設的參與度不足、貢獻度不夠,相關成果的顯示度、美譽度不高。對學校特色、亮點、成就、典型的挖掘和宣傳不足。對視覺識別系統的開發力度不夠,應用的規范性不夠,相關的文化產品欠缺。

      (三)機遇與挑戰

      1.機遇。大學是文化的存在,是文化傳承創新高地,是引領社會文化發展的旗幟。黨的十八大把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體現,強調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堅持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是堅持文化自信。學校歷經33年的發展,確定了建設有特色高水平應用型財經大學的發展目標,需要匹配的文化支撐和引領。文化強國戰略、文化自信要求和學校發展的文化需求都為“十三五”時期廣財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實現校園文化發展提升提供了重要機遇和廣泛空間。

      2.挑戰。一是隨著高等教育的競爭日趨激烈,大學文化的核心價值受到巨大沖擊,大學精神的堅守與市場邏輯的沖突愈加頻繁。二是文化建設的自覺意識還亟待提升。學校對文化發展重視不夠,與建設有特色高水平應用型財經大學的發展目標還存在較大差距。三是學校文化建設長期缺統籌、缺規劃、缺投入,補歷史欠賬的難度愈發增加。

      二、指導思想和建設目標

      (一)指導思想

      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發展方向,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滿足師生校友高層次文化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遵循文化發展規律,以優秀的精神文化為核心,以優美的環境文化為基礎,以先進的制度文化為保障,以高尚的行為文化為表現,以良好的形象文化為展示,努力建設格調高雅、充滿活力、富有特色的廣財文化,持續優化立德樹人育人環境,切實提升學校的文化軟實力和核心競爭力,為建設有特色高水平應用型財經大學提供強大的精神力量和文化支撐。

      (二)建設目標

      “十三五”期間,初步形成適應有特色高水平應用型財經大學要求,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環境文化、行為文化和形象文化整體推進、協同發展的校園文化發展格局,校園文化建設體制機制基本健全,以學校精神、校訓、辦學定位、辦學理念、治校方略、辦學特色等為文化內核的廣財文化品格進一步弘揚,其引領凝聚作用更加突出,敬業奉獻、樂教樂學、愛校榮校、和諧共進的文化生態更加凸顯,文化環境及其內涵品位明顯優化提升,文體載體和文化建設成果更加優質豐富,文化品牌和文化形象傳播更為廣泛、影響更加深遠,文化育人功能進一步增強,師生校友廣財文化的自覺自信明顯提升。

      三、主要任務和舉措

      (一)實施精神文化提升計劃

      1.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出臺有關文件,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堅持用不斷發展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廣大師生,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堅定師生的“四個自信”??茖W謀劃和著力實現學??缭桨l展,探索長效機制推進“廣財夢”與“中國夢”、廣財核心價值追求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深度融合,進一步激發廣大師生投身學校事業發展的熱情活力,凝心聚力共同譜寫“中國夢”的廣財篇章。

      2.弘揚廣財精神。開展形式多樣的廣財精神主題教育,圍繞學校辦學定位、辦學理念、辦學特色等加強宣傳,講好廣財故事,不斷拓展廣財精神的呈現形式與展示平臺,不斷豐富其內涵外延,引導全校師生以廣財精神作為價值追求和自覺行動。推進實體和網絡校史館建設,加強校史搜集和修訂工作,采編“史話廣財”,創排校史劇,匯集一批反映學校發展歷程、體現學校精神傳承的成果,將校史資源轉化為文化資源和教育資源,將校史納入新生入學和教師入職的教育內容,讓師生知校史、懂校情,促進廣財精神薪火相傳。

      3.培育愛校文化。持續開展“愛校榮校、感恩奉獻”教育,設立“校慶節”,在全校師生中普及傳唱校歌,組織“美麗廣財”“我的廣財歲月”“為母校留下美好記憶”等活動,引導師生熱愛學校。設計并規范開學典禮、畢業典禮、學位授予、升旗儀式、優秀表彰等重要典儀,將其打造成為學校的經典文化品牌,彰顯學校文化內涵,增強愛校情懷。辦好校友會、校友網和校友通訊,加強教育基金會和校友林建設管理,豐富和完善校友參與學校建設的途徑和方式,拓展學校與校友的溝通交流渠道,關心支持校友發展,積極展現校友風采,營造“校友情系母校、母校關懷校友”文化氛圍,在互動中傳承弘揚愛校文化。

      4.提高法治和商法融合意識。利用普法教育、國家憲法日和《廣東財經大學章程》宣傳等重要契機,進一步抓好法制普及、法治教育和依法治校主題宣傳教育活動。加強法律診所建設,繼續開展模擬法庭、法律大觀園、法之航學術文化節、法律知識競賽、法制宣傳月等主題活動。注重微電影、小品和話劇等法治文化產品和成果的產出,推進法治文化有機融入學校治理過程和學科專業建設,融入教育教學、管理服務、社會實踐和黨團日活動,提升師生法治意識和商法融合意識,彰顯廣財法治精神和商法融合特色。

      (二)實施制度文化提升計劃

      1.建設廣財特色現代大學制度。積極發展和完善以《廣東財經大學章程》為核心的現代大學制度,深入貫徹“尊重、平等、民主、法治、科學、和諧”的治理理念,優化學校治理結構中政治權力、行政權力、學術權力、民主權力之間的關系,著力完善“黨委領導、校長負責、教授治學、民主管理”的內部治理體系,進一步明確崗位職責,清晰工作流程,形成規范有序、無縫連接、運轉高效、協調統一的教育、管理和服務機制,不斷提升依法自主辦學、實施管理和履行職能的能力和水平。

      2.健全完善各方面規制。堅持以人為本、育人為先,突出規章制度的完備性、協調性、人文性和可操作性。加強制度創新,加強學校規章制度的廢、改、立工作,著力實現學校治理的科學化、民主化、規范化。樹立全局意識,注重發揮基層組織的自主性,激發基層活力,出臺教學院(部)治理規程,支持和鼓勵學校各內設機構尤其是各學院在學校的治理框架下發展完善其內部治理制度,推動學校內設機構形成按制度辦事、用法治思維推動事業發展的長效機制。

      3.強化管理制度執行。加強宣傳,營造氛圍,進一步提高廣大師生對學校制度文化的認知與認同。樹立制度權威,規范公正高效地執行制度。將剛性執行與柔性執行相結合,約束與激勵相結合,執行與教育相結合,切實提升制度執行實效。突出領導干部帶頭執行制度,同時大力表彰執行制度的先進典型,增強對師生的說服力和感染力,把制度約束轉化成為廣大師生的文化自覺。

      4.完善民主管理與監督。健全依法決策機制,完善規范決策過程和工作規則,高度重視和充分發揮黨代會、教代會、工代會、團代會、學代會、學術委員會、學位委員會在學校管理,特別是在學校重大事項決策中的重要作用。堅持校務院務公開,規定公開內容,規范公開程序,切實保障師生對學校管理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發揮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離退休老同志的民主監督作用。通過民主管理與監督,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營造清風氣正的干事創業氛圍。

      (三)實施環境文化提升計劃

      1.加強校園建設規劃與實施。立足學校發展長遠愿景調整學?;窘ㄔO總規劃,積極融入廣州新城市中心建設和佛山三水云東海生態時尚建設,分別做好兩校區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整體規劃和分期建設,形成布局合理、環境優美、品位高雅、功能健全的格局。有序實施校園美化、花化、亮化、綠化、凈化工程,進一步優化校園環境,做到自然美、人文美、藝術美相協調。完成校內建筑、道路、景觀等的統一命名工作,增強校內標牌和固定放置物的藝術設計,著力體現人文精神,努力提升校園文化品味。

      2.加強重點建筑和文化設施建設。加快修建學校連接黃埔涌橋的道路和廣州校區北大門及其廣場,使之與廣州校區新圖書館成為廣州校區建筑地標,并努力打造成為廣財文化新標識。加大公共文化活動場所的建設投入,建設功能齊全、設備完善的大學生活動中心和教職工活動中心,在兩校區建設主題鮮明、品位高雅的文化廣場,精心打造佛山校區沁湖、漣湖和兩校區圖書館、校友林等周邊環境,將廣州校區連接北2至北5的連廊設計建設成為彰顯廣財文化特色和底蘊的文化長廊。

      3.加強樓宇文化建設。進一步完善教學樓、圖書館、實驗樓、行政樓等公共場所配套設施,大力提高服務水平、管理能力和工作效率,營造舒心怡人的學習生活文化空間。探索整合社會資源,加強樓宇智能終端的建設與管理,將智能終端打造成形象展示、信息服務、文化熏陶的多功能集成平臺。進一步豐富和創新公共設施內外的學校特色文化表達方式,探索建設一批能充分凸顯學校辦學理念、學院辦學特色的文化墻等公共設施。

      4.加強生活園區文化建設。順應完全學分制實施改革學生管理模式的需要,堅持以學生學習生活合理需求和文化育人為導向,加大學生生活園區服務配套設施投入,提升品質與內涵。加快園區文化空間與景觀小品打造,營造有利于傳播優秀傳統文化和廣財文化、有利于沉淀書香文化和身心健康文化、有利于優良行為習慣養成和正確價值追求的人文園區。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園區服務管理,增強寢室文化建設中的學生主體地位,探索園區學習生活文化服務項目招投標制度,支持學生個人或團隊主持設計所在園區的文化項目。

      (四)實施行為文化提升計劃

      1.建設“嚴謹治學、篤行拓新、傾心育人”的良好師風。嚴格學術規范,執行師德“一票否決制”,制定有利于學術成果涌現、大師名師成長的保障制度,加大對優秀教師和重大科研成果的獎勵與宣傳,倡導形成嚴謹治學,追求卓越的學術風氣。持續開展最佳授課教師評選、青年教師教學競賽,加強“雙師雙能型”教師培養,加大教師海外培訓力度,提升教師課堂教學、實踐育人和國際化育人能力。加強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教育,完善教師評價與人才管理辦法,以先進典型引導教師做“四有”教師,鍛造廣財師魂。

      2.建設“厚德勵學、實踐創新、奮發向上”的良好學風。堅持和深化三大課堂整合,把思想政治工作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育教學和管理服務全過程,加強道德教育、法治教育、誠信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三觀”,引導學生以德、以法、以誠信立身。深入實施完全學分制,改革教學范式、教學評價機制和學生管理模式,積極開展創新創業活動,突出實踐育人,促進學生自主發展、個性發展。推進和深化“五早一晚”“青馬工程”“雙百工程”、年度評優評先和“立志、修身、博學、報國”主題教育等活動,大力宣傳學生先進典型,發揮榜樣示范帶動作用,激發學生銳意進取。

      3.建設“敬業奉獻、協同奮斗、優質服務”的良好作風。深入開展“兩學一做”、紀律教育學習月等主題教育活動,健全黨風廉潔建設長效機制,強化管理服務部門作風建設,強化工作督查和問責,堅持加強干部隊伍教育管理,健全完善民聲民意收集反饋、處置督辦工作機制和科學有效、精細可量化的干部考核評價機制,推進網上綜合辦事大廳建設,持續開展優秀黨員、“三育人”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廣財好人”和“愛崗敬業標兵”等評選表彰活動,教育引導干部職工認真落實崗位職責要求,做到愛崗敬業、勤政廉潔、協同共進、切實提升執行力和工作質效。

      4.建設書香廣財,形成“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的良好風尚。充分挖掘圖書館、校史館等校園文化公共平臺的潛力與內涵,利用其公共空間、平臺系統、設施設備和文獻資源等,結合“4.23世界閱讀日”“9.28孔子誕辰紀念日”開展年度全校讀書活動,不斷濃厚校園的閱讀氛圍。繼續開展“我讀我悅”書香博客和班級創建、經典書目推薦、讀書演示大賽、閱讀文化沙龍、廣財人讀書故事等品牌化的讀書活動項目。支持和鼓勵教師帶領學生建設“讀書會”,推動形成示范輻射作用。

      (五)實施文化品牌形象提升計劃

      1.加強文化標識建設。完成學校校名、簡稱、英文名、英文縮寫及?;?、校歌、校旗的商標注冊。完善并確定學校的視覺形象識別系統,制定學校視覺形象識別系統管理辦法,進一步規范學校名稱、標準色、標準字以及?;?、校旗、校訓、校歌等文化標識,進一步在基本辦公系統、公共關系系統、環境指示系統執行文化標識的要求和規范,鼓勵開發、使用和推廣體現廣財文化格調和特色元素的明信片、文化衫、飾物、吉祥物形象等系列廣財文化產品,完善學校的形象文化,形成具有鮮明個性形象特征的學校名片。確定校樹、?;ú⒓{入到校園建設規劃和實施中,進一步豐富廣財形象標識。

      2.打造文化品牌項目。堅持“出精品、樹品牌”理念,繼續辦好紅色大講堂、善水大講壇,扎實推進易班網絡思政、“青穗計劃”“青曦計劃”,深入開展“每月一主題”、素質拓展十大精品、禮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大力實施大師名師引培工程、廣財標桿引領工程,不斷加強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建設和創業園區、創客空間建設,不斷提升學校文化品位,強化示范輻射效應。推動“一院一精品、一院一特色”校園文化品牌培育建設,支持和鼓勵塑造與學校文化相得益彰的院部文化品牌和形象。推動開展校園文化優秀成果展評,積極參加全省全國校園文化優秀成果評選,進一步促進文化品牌形成,擴大文化品牌影響。

      3.加強學校文化傳播。整合平面、視聽、網絡媒體渠道,加強校媒協同,建設校媒矩陣,形成融媒體體系,使其成為助推學校文化發展、展示學校品牌形象的重要載體和平臺,以講述廣財好故事、傳播廣財好聲音為重點,努力形成協調統一的廣財文化傳播格局。完善學校新聞發布和新聞發言人制度,完善記者接待和突發事件應急宣傳制度,推動建立對外宣傳激勵機制,定期評選對外宣傳優秀單位和先進個人,設立學校對外宣傳專項經費,拓展大眾媒體尤其是重要媒體的戰略合作渠道,以重要成就、重大事件、重要活動、典型人物相關活動為切入點,努力增強廣財文化傳播力,不斷提升學校的社會美譽度和知名度。

      4.擴大文化交流合作。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有計劃邀請國內外著名專家學者來校講學交流,增派教師出國研修訪問,大力推進學生在讀期間出國出境學習交流,組織形式多樣的國內、國際學術活動,擴展和提升與國內外院校、科研機構交流合作的范圍與層次,在交流合作中擴大廣財影響、彰顯廣財文化。充分發揮廣財學科專業在廣東經濟社會發展的“智囊團”和推動者作用,以廣州、佛山為重點積極參與區域文化建設,推進文化研究和文化實踐進社區,整合政府機關、行業企業等各方資源,辦好理論粵軍論壇、粵商高端論壇、鳳浦論壇,推動建設粵商博物館,發揮大學文化對城市文化的引領和輻射作用,努力把學校建設成為融入區域文化發展的開放型重要文化高地。

      四、保障措施

      (一)建立校園文化建設工作機制。成立廣東財經大學校園文化建設委員會,負責校園文化建設的規劃、統籌、督查和評估。委員會下設校園文化建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黨委宣傳部,主要做好全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協調和服務工作,編制年度工作計劃并推動落實。落實校內各單位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主體地位和主體責任,明確各單位文化建設責任人,將文化建設納入本單位發展規劃,制定相應文化建設實施細則并組織實施。

      (二)建立校園文化建設財政支撐體系。設立校園文化建設經費專項,列入學校年度預算,逐步增加校園文化建設經費。推動建立“廣東財經大學文化建設基金”,廣開籌資渠道,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吸收社會資金,支持校園文化理論研究、校園文化活動開展以及文化環境、文化基地、文化設施建設。整合校內各單位資源,多種途徑促進對文化建設的投入,為校園文化建設提供財力保障。

      (三)建立校園文化建設激勵約束機制。要把文化建設作為建設有特色高水平應用型財經大學的重要內容,健全完善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管理制度,將文化建設作為綜合考核的重要指標,納入學校實施兩級管理進行檢查、考核、評議的重要內容。推動設立“廣東財經大學文化貢獻獎”,用于表彰獎勵校園文化建設的先進集體和個人,從制度上保障全校師生參與校園文化建設的積極性、能動性和創造性。

      作者:未知 點擊:141次 [打印] [關閉] [返回頂部]
      本文標簽:【發展規劃】廣東財經大學“十三五”校園文化建設規劃
      * 由于無法獲得聯系方式等原因,本網使用的文字及圖片的作品報酬未能及時支付,在此深表歉意,請《【發展規劃】廣東財經大學“十三五”校園文化建設規劃》相關權利人與機電之家網取得聯系。
      關于“【發展規劃】廣東財經大學“十三五”校園文化建設規劃”的更多資訊

      電子樣本

      中國永一閥門集團
      :林先生
      :18903216831
      :永一閥門集團有限公司
      個人求購

      劉濟睿 【求購】  電阻測試儀  2024-6-7
      楊經理 【求購】  液壓缸  2024-6-7
      黃先生 【求購】  巖棉板  2024-6-7
      梁經理 【求購】  儲能設備  2024-6-6
      曲經理 【求購】  聲波吹灰器  2024-6-6
      王俊 【求購】  沙袋裝袋機  2024-6-6
      賈永祥 【求購】  濃度檢測儀  2024-6-6
      吳先生 【求購】  Q235空...  2024-6-6
      VIP公司推薦

      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日韩欧美tⅴ一中文字暮_狠狠97人人婷婷五月_97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2. <em id="4ep9y"><ruby id="4ep9y"><u id="4ep9y"></u></ruby></em>
        <button id="4ep9y"><acronym id="4ep9y"></acronym></button>
      1. <span id="4ep9y"></span>

        <span id="4ep9y"></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