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m id="4ep9y"><ruby id="4ep9y"><u id="4ep9y"></u></ruby></em>
      <button id="4ep9y"><acronym id="4ep9y"></acronym></button>
    1. <span id="4ep9y"></span>

      <span id="4ep9y"></span>
      當前位置:機電之家首頁 >> 電工園地>> 特種加工工藝 >> 液體噴射加工工藝 >> 第三章 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
      第三章 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
      收藏此信息 打印該信息 添加:不詳 來源:未知

      至1978年,青島市共有鄉鎮以上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工業企業47個,形成基礎化學原料、化肥農藥、精細化工、合成材料、化學品制造等行業,完成工業總產值4.12億元。重點產品有合成氨、鈣鎂磷肥、過磷酸鈣、硫酸、純堿、燒堿、鹽酸、甲醛、塑料、氯磺酸、小蘇打、硫化堿、紅礬鈉及多種化肥農藥等。進入80年代,青島市化工企業通過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設備,進行大規模技術改造,實現生產設備第二次更新換代,化學工業進入新的發展時期。1985年,全市有鄉鎮以上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企業95個,完成工業總產值7.97億元。按產量計算,硅膠、泡花堿居全國首位,鋇鹽居第二位,純堿居第三位,染料、油漆居第五位,其他如燒堿、農藥、農藥乳化劑、紅黃丹、甲醛、氯丁橡膠等產品在國內也享有很高聲譽。1979~1986年,共有2種產品獲國家金獎,3種產品獲國家銀獎,59種產品獲省優稱號,23種產品獲部優稱號。1990年,全市有化工科研院、所和廠辦科研機構34個,工程技術人員3847人,占職工總數的7.3%;有25項科技成果獲國家級獎勵,79項獲山東省科技進步獎。90年代,青島市化學工業憑借主要產品門類比較齊全,生產規模較大的優勢,成為青島市五大工業支柱產業之—,全國14個化學工業基地之一。據第三次全國工業普查,1995年青島市有鄉及鄉以上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企業266個,從業人員5.32萬人,工程技術人員3291人(高級技術職務177人),工業總產值42.05億元,出口交貨值6.12億元,利稅總額2.86億元。2003年,市委、市政府提出發展石化產業集群,在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青島石化基地的戰略計劃,3年內投資100億元建設一個大型石化工業基地,在2005年前建成100萬噸精煉成品油產能,以及年產300萬噸瀝青、5萬噸甲基丙烯酸甲酯(mma)、10萬噸環氧樹脂、6萬噸雙酚a、20萬噸abs和37萬噸瓶級聚酯切片項目,年銷售額達到150億元。

      據青島市第一次經濟普查,2004年底青島市共有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企業979個,從業人員5.73萬人,其中工程技術人員6038人(具有高級技術職稱635人),工業總產值166.18億元,出口交貨值26.28億元,利稅總額4.29億元。主要產品有無機堿、燒堿、鞋底用聚氨酯樹脂、海藻酸鈉、合成氨、復合橡膠、塑膠制品、苯甲酸、蠟燭、脂肪酸、染料、涂料、橡膠、硅膠、炭黑等。2005年,全市共有規模以上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企業178個,工業總產值219.88億元。主營業務收入過2億元的企業有19個,分別是青島堿業股份有限公司、青島海晶化工集團有限公司、青島高合有限公司、青島新宇田化工有限公司、青島明月海藻集團有限公司、青島恒源化工有限公司、青島保稅區金來國際貿易有限公司、海爾百匯(青島)實業有限公司、青島天元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島金王集團有限公司、青島保稅區宏輪工貿有限公司、青島紅星化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青島雙桃精細化工集團有限公司、青島宏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青島寶曼克國際工貿有限公司、青島海洋化工有限公司、青島美高集團有限公司、德瑞皮革科技(青島)有限公司、青島德固薩化學有限公司。

      第一節 基礎化學原料

      1978年,青島市有鄉鎮以上基礎化學原料工業企業25個,完成工業總產值1.71億元,主要生產企業有青島化工廠、青島紅星化工廠、青島海洋化工廠、青島化肥廠(1984年1月更名為青島堿廠)、青島泡花堿廠、青島紅旗化工廠、膠南化工廠等,產品以無機酸、燒堿、純堿、無機鹽及有機化學原料為主。1978~1980年,青島化工廠對燒堿生產裝置進行更新換代,安裝具有70年代先進水平的30平方米金屬陽極隔膜電解槽48只,淘汰部分立式吸附隔膜電解槽,同時對鹽水、氯氫處理、蒸發、供電等工序進行相應的技術改造,燒堿年產能力達到5萬噸。80年代,青島市主要無機鹽生產企業大力引進國內外先進生產技術和設備,技術裝備水平躍居國內領先地位,產品質量迅速提高,產品品種和產量不斷增加。1985年全市有鄉鎮以上基礎化學原料制造企業26個,工業總產值2.37億元。全年共生產硫酸3.34萬噸,燒堿5.52萬噸,純堿26.03萬噸。至80年代末,青島市無機鹽工業已擁有一批國內重點生產廠家和優質產品,在山東省40余個無機鹽主要產品中,青島市擁有30多個。其中,20余個品種獲得化工部、山東省優質產品稱號。青島堿廠生產的“自力”牌純堿、青島海洋化工廠生產的“海洋”牌硅膠獲國家質量金獎,青島紅星化工廠生產的“鴻雁”牌鉻酸酐獲國家質量銀獎。1988年經省經委批準,青島堿廠實施30萬~40萬噸/年純堿技術改造工程,同時實施18萬噸/年重質純堿工程,改變了單一生產輕質純堿的生產格局。1990年,青島泡花堿廠從美國西方化工公司以補償貿易方式引進3萬噸硝酸項目,成為青島市首家實行“嫁接”的老企業。之后,其他企業也加快利用外資嫁接改造的步伐,優化產品結構,相繼停產了紅礬鈉、褐藻酸鈉和轉移碳酸鋇等污染重、效益差的產品。1993年,以青島海洋化工廠為核心,在國內聯合46家企業和科研單位組建青島海洋化工集團公司,1999年改制為青島海洋化工有限公司,隸屬青島凱聯(集團)公司。1994年,青島堿廠改制成立青島堿業股份有限公司,為大型一類國有企業,有職工4000余人,純堿生產能力達50萬噸。1995年,為實現資源的合理優化配置,市政府決定實施鹽堿聯合,以青島堿業股份有限公司為核心,鹽業企業為緊密層成立青島海灣集團。同年,始建于1946年的青島紅旗化工廠宣布破產。據第三次全國工業普查,1995年底全市鄉及鄉以上基本化學原料制造企業42個,從業人員16595人,其中工程技術人員844人(高級技術職務177人),工業總產值14.2億元,出口交貨值2.89億元,利稅總額1.55億元。全年共生產硫酸9.69萬噸,燒堿7.9萬噸,純堿43.2萬噸,硝酸鈉2524噸,氯酸鈉2000噸,漂粉精1.02萬噸,碳酸鋇5.23萬噸,硅酸鈉10.89萬噸。主要企業有青島化工廠、青島堿業股份有限公司、青島紅星化工集團公司、青島泡花堿廠、青島廣益化工廠等。1996年,青島泡花堿廠年產12萬噸硅酸鈉工程正式投產,為中國規模最大、技術裝備最先進的硅酸鈉生產線。1999年,青島堿業股份有限公司吸收合并青島天柱化肥股份有限公司、青島雙收農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分別位于平度市和膠州市),成為以生產純堿、化肥、農藥為主的大型綜合性化工企業。同年,青島化工廠改制為青島海晶化工集團有限公司。2003年,3萬噸及以下硫鐵礦制酸因發展資源消耗大、對環境污染重,被市政府列入淘汰落后生產能力、工藝和產品范圍。同年12月,青島麗東化工有限公司成立,是由韓國gs集團、阿曼國家石油公司、青島紅星化工有限公司以62∶30∶8的比例投資5.44億美元設立的大型中外合資企業,成為山東省一次性投資規模最大的生產型外資企業,可年產芳烴類產品110余萬噸,年總產值達80億元。2004年,為把青島市化學工業進一步做強做大,市政府批準青島海灣集團有限公司為市直企業,與青島凱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合署辦公,控股企業有青島堿業股份有限公司、青島海晶化工集團有限公司、青島海洋化工有限公司(原青島海洋化工廠)、青島東岳泡花堿有限公司(原青島泡花堿廠)、青島海玉制鹽有限公司(原青島南萬鹽廠)、青島海達制鹽有限公司、青島東風鹽場、青島綠潔環境有限公司、青島化工職業技術學校等。

      據青島市第一次經濟普查,2004年底青島市共有基礎化學原料制造企業126個(無機酸制造企業20個,無機堿制造企業19個,無機鹽制造企業25個,有機化學原料制造企業37個,其他基礎化學原料制造企業25個)。全部從業人員1.38萬人,其中工程技術人員1483人(具有高級技術職稱184人),工業總產值39.53億元,出口交貨值6.65億元,主營業務收入37.43億元,利潤總額1.19億元。全年共生產硫酸(折100%)14.83萬噸,鹽酸(氯化氫含量31%以上)3.34萬噸,燒堿(折100%)16.08萬噸,純堿(碳酸鈉)62.47萬噸。規模最大的企業是青島堿業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主營業務收入13.71億元,職工6348人。其次為青島海晶化工集團有限公司、青島海洋化工有限公司、青島美高集團有限公司、青島東岳泡花堿有限公司、萊茵化學(青島)有限公司,2004年主營業務收入分別是10.33億元、2.21億、2.18億元、1.82億元、1.38億元。2005年,全市有規模以上該類企業17個,工業總產值23.78億元,出口交貨值5.62億元,利稅總額2.36億元。

      第二節 化肥與農藥

      化肥

      1978年,青島市化肥工業主要企業有青島磷肥廠、即墨化肥廠、平度化肥廠、膠南化肥廠、膠縣化肥廠、萊西化肥廠、萊西磷肥廠、膠州磷肥廠、平度磷肥廠等,主要產品有氮肥、磷肥、復合肥料、微量元素肥料等。從1979年開始,青島市對不具備基本生產條件、短期內不能夠扭轉虧損局面的化肥廠(點),實行關、停、并、轉,對生產條件較好,有一定規模和發展前途的廠家進行扶持。到1983年,青島市磷肥廠(點)由30多個調整為9個,而磷肥工業年產能力卻達到30萬噸以上,僅鈣鎂磷肥年產能力就高達13萬噸。初步實現由多廠點、小規模生產向專業化、大規模生產的轉變。1985年,全市有鄉鎮以上化學肥料制造企業14個,工業總產值5257萬元。全年共生產合成氨6.7萬噸,化肥5.21萬噸。1986年,平度化肥廠建成水溶液全循環法小尿素生產裝置,年產能力4萬噸,開創了青島市生產高濃度氮肥品種的歷史。1990年,全市化肥廠(點)從1975年的23個調整為7個。氮肥工業有即墨化肥廠、平度化肥廠、膠南化肥廠、萊西化肥廠4個主要企業;磷肥工業有平度磷肥廠、萊西磷肥廠、青島磷肥廠3個主要企業。1992年,萊西磷肥廠研制成功國內首創、世界獨有的料漿法生產磷酸二銨新工藝,獲得國家專利。該項目被評為全國第二屆優質高效農業生產資料,并獲全國發明獎。據第三次全國工業普查,1995年底全市鄉及鄉以上化學肥料制造企業12個,從業人員7313人,其中工程技術人員455人(高級技術職務24人),工業總產值6.52億元,出口交貨值1682萬元,利稅總額5191萬元。全年共生產合成氨14.98萬噸,尿素(實物量)5.26萬噸,氮肥9.56萬噸,磷肥3.06萬噸,合成復合肥料7.77萬噸,微量元素肥料622噸。主要企業有膠州化肥廠、即墨化肥廠、青島天柱化工(集團)有限公司(原平度化肥廠)、膠南化肥廠、萊西化肥廠、萊西磷肥廠等。1995年,建于1966年的青島磷肥廠宣布破產。萊西化肥廠則積極探索企業改革之路,經過10多年發展,至2004年成為擁有16個分公司,固定資產2.18億元,橫跨化工、機械、建筑、食品等7個行業,集科研、開發、生產于一體的大型綜合型股份制集團公司,是膠東地區化肥生產規模最大、品種最全的大型化肥生產基地。

      2000年,青島堿業股份有限公司天柱化肥分公司(原平度市化肥廠)

      引進挪威“大顆粒尿素”生產技術,產量居全國第二

      據青島市第一次經濟普查,2004年底青島市共有化學肥料制造企業73個(氮肥制造企業8個,磷肥制造企業6個,鉀肥制造企業2個,復混肥料制造企業35個,有機肥料及微生物肥料制造企業14個,其他肥料制造企業8個),全部從業人員4904人,其中工程技術人員732人(具有高級技術職稱27人),工業總產值8.41億元,出口交貨值4227.1萬元,主營業務收入7.39億元,利潤總額706.2萬元。全年共生產合成氨33.75萬噸,氮、磷、鉀化肥總計22.11萬噸,磷酸氨肥3.65萬噸。規模較大的企業有青島昌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原萊西化肥廠)、青島東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原萊西磷肥廠)、青島恒祥化肥有限公司(原膠州化肥廠)、青島天豐化肥有限公司、青島三豐化肥有限公司,2004年主營業務收入分別是1.98億元、1.27億元、7385萬元、6599萬元、4208萬元。2005年,全市有規模以上該類企業14個,工業總產值10.19億元,出口交貨值1595萬元,利稅總額7729萬元。

      農藥

      1978年,青島市農藥工業的主要企業有青島農藥廠、青島第二農藥廠、膠縣農藥廠等,產品有馬拉硫磷、磷胺、敵敵畏、敵百蟲原粉、滴滴涕原粉和久效磷等。1985年,全市鄉鎮以上農藥制造企業有2個(青島農藥廠和青島第二農藥廠),完成工業總產值3182萬元。全年共生產農藥原藥1973噸,農藥制劑1743噸,農藥乳化劑360噸。80年代后期,青島市農藥生產逐步完成產品結構調整,新產品開發和老產品擴產均取得新進展。1990年,農藥品種已有12個,農藥生產總量為3648噸(折有效成分100%),品種以久效磷、磷胺、敵敵畏、水胺硫磷、甲基異柳磷、福美胂、退菌特、久安磷、久滅磷、久威磷等為主。90年代,青島農藥廠成為全國12個重點農藥生產廠家之一,主要產品有殺蟲劑久效磷、丙溴磷、克蟲凈、滅多威、敵敵畏和殺螨劑噠螨靈以及植物生長調節劑助壯素等,總生產能力4000噸,其中久效磷的生產在全國最早、規模最大,產品質量居國內領先水平。青島第二農藥廠生產的40%水胺硫乳油被評為化工部優質產品、1994年全國用戶信得過產品,并獲全國首屆億萬農村消費者信得過產品唯一金獎。據第三次全國工業普查,1995年,全市有鄉及鄉以上化學農藥制造企業9個,從業人員1417人,其中工程技術人員102人(高級技術職務3人),工業總產值1.28億元,利稅總額412萬元。全年共生產化學農藥4631噸,農藥乳化劑1655噸。主要企業有青島農藥廠、青島第二農藥廠、平度農藥廠、青島汽巴農化有限公司等。1995年,青島第二農藥廠改制更名為青島雙收農藥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并入青島堿業股份有限公司,繼續生產化學農藥。1999年,海利爾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是集農藥及化工產品的研發、合成、制劑加工和銷售于一體的綜合性企業。之后,該集團相繼成立青島海利爾藥業有限公司、青島奧迪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青島凱源祥化工有限公司、青島海奧植保服務公司等,在城陽工業園、萊西姜山工業園、萊西水集工業園等建成大型生產基地,主要生產殺蟲、殺菌、除草劑3大類產品,年產原藥能力2000噸、制劑2.5萬噸,成為青島農藥生產的骨干企業。2004年,創建于1949年的青島農藥廠因其主打產品久效磷對環境污染嚴重,被國家列入限制生產品種而宣布破產。2005年4月,青島海利爾藥業有限公司成為山東省農藥工業協會副理事長單位。

      90年代初,青島農藥廠是全國12個重點農藥生產廠家之一,其產品久效磷暢銷國內市場

      據青島市第一次經濟普查,2004年底青島市共有農藥制造企業29個(化學農藥制造企業17個,生物化學農藥及微生物農藥制造企業12個)。全部從業人員1595人,其中工程技術人員221人(具有高級技術職稱32人),工業總產值3.23億元,出口交貨值1309.2萬元,主營業務收入2.91億元,利潤總額1269.6萬元。全年共生產化學農藥原藥(折有效成分100%)6524噸,其中殺蟲劑原藥2551噸,殺菌劑原藥1478噸,除草劑原藥1495噸。規模較大的企業有青島海利爾藥業有限公司、青島東生藥業有限公司、青島瀚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青島凱源祥化工有限公司,2004年主營業務收入分別是8369萬元、7296萬元、4232萬元、2499萬元。2005年,全市有規模以上該類企業8個,工業總產值5.66億元,出口交貨值112萬元,利稅總額3930萬元。

      第三節 精細化工

      涂料

      1978年,青島油漆廠是青島市精細化工業的主要企業,能夠生產艦船、機車車輛配套使用的油漆品種,是國內船舶漆和單漆的重點生產企業,生產技術居全國同行業前列。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該廠進入快速發展時期。1977~1983年,共投資1226萬元,先后改造了樹脂生產系統、色漆分散系統、植物漂油系統和污水治理系統,新建年產1000噸氨基漆車間,使整個油漆生產工藝技術水平達到70年代國際先進水平,成為國內五大油漆生產廠家之一。1981年,青島建材三廠開始研制適用于建筑墻面裝飾的無機建筑涂料。80年代中期,青島建筑涂料生產開始起步。1984年后,青島建材五廠、青島建材一廠也都開始研制生產建筑涂料。1985年,青島建材一廠從日本鈴鹿涂料株式會社引進國際先進水平的丙烯酸系列建筑涂料生產線,年產能5000噸,產品質量高,花色品種多,贏得了建筑市場好評,被很多重點工程和高檔建筑選用,如北京亞運會場館、北京飯店等。1988年和1989年,該廠生產的“大洋”牌丙烯酸涂料先后獲得省優和部優產品稱號。由此,青島市乃至全國的建筑涂料邁向高端生產和應用的新階段。至1990年,青島市已能夠生產包括天然樹脂漆、合成樹脂漆、建筑涂料在內的14大類產品,品種達到130多個。據第三次全國工業普查,1995年,全市鄉及鄉以上涂料制造企業增加到43個,工業總產值3.94億元,利稅總額1480萬元。全年共生產油漆3.45萬噸,建筑涂料4.85萬噸。主要生產企業有青島油漆廠、青島油漆廠分廠、青島建材一廠、青島華龍涂料有限公司、青島海建化學有限公司、青島粉末涂料廠、青島驕風集團公司、膠州市第二化工廠、青島四方化工廠、青島化纖材料廠等。1999年,青島宏豐集團建材有限公司研制成功具有國外同類產品先進水平的高科技產品——氟碳涂料。氟碳涂料具有超耐候性、強附著力以及耐腐蝕、耐沾污、絕緣性好等特點,可保持18年基本不變色、不脫落,享有“中國涂料王”美譽。2000年,青島益群工貿公司更名為青島益群新型涂料有限公司,開始從事建筑涂料的研發生產,并與美國美亞企業投資公司合作,在黃島區建成益群美亞涂料工業園。2001年,青島建材一廠改制更名為青島大洋涂料廠,2003年被青島市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2005年開發出鋼結構防水涂料和飾面型防水涂料,在全國同行業中處于舉足輕重的地位。

      據青島市第一次經濟普查,2004年底全市有涂料制造企業233個,從業人員5567人,工業總產值9.75億元,出口交貨值5520萬元,利潤總額1.22億元。全年共生產涂料(油漆)124.63萬噸,建筑涂料49.5萬噸。規模較大的企業有青島宏豐集團建材有限公司、青島海建化學有限公司、海之源集團青島綠葉仙蹤化學品有限公司、三有(青島)制漆有限公司、青島大洋涂料廠,2004年主營業務收入分別是2.6億元、6020萬元、5080萬元、2555萬元、2236萬元。2005年,全市有規模以上該類企業12個,工業總產值2.82億元,出口交貨值1472萬元,利稅總額2430萬元。是年,青島益群美亞新型涂料有限公司進行產權重組,并注冊成立青島益群漆業集團有限公司,年產能達4.5萬噸,成為青島市最大的涂料生產企業。青島大洋涂料廠則整體搬遷至流亭新型建材工業園,經搬遷改造,產能也擴大到1.5萬噸/年,還開發出鋼結構防火涂料、電纜涂料等新產品,成為全省化學建材企業30強之一。

      油墨、顏料

      1978年,主要生產企業有青島染料廠、青島城陽化工廠、膠縣化工廠等,產品有紅丹、黃丹、鉻黃、油黑、醇黑等。1985年,膠南化工廠建成華藍顏料生產裝置,年產能力達到1000噸。1989年,平度市陶瓷顏料廠成立。1995年,青島染料廠和國際著名的瑞士ciba公司合資成立青島汽巴顏料有限公司,主要生產艷佳麗紅高檔工業顏料,成為青島顏料生產新的領軍企業。據第三次全國工業普查,1995年,全市鄉及鄉以上油墨、顏料制造企業12個(油墨企業4個、顏料企業8個),工業總產值7144萬元,利稅總額685萬元。全年共生產油墨241噸,顏料1.2萬噸。主要生產企業有青島城陽化工廠、青島金城化工廠、青島汽巴顏料有限公司、青島汽巴化學品有限公司等。2000年,廣東天龍油墨集團公司在城陽區夏莊云頭崮工業園成立青島天龍油墨有限公司,以生產水性、膠印、溶劑油墨為主,成為青島市油墨工業的新銳。

      據青島市第一次經濟普查,2004年底青島市油墨、顏料制造企業28個(油墨18個、顏料10個),從業人員527人,工業總產值1.48億元,出口交貨值5535萬元,利潤總額9206萬元。全市全年共生產油墨3.35萬噸、顏料1.51萬噸。規模較大的企業有青島汽巴顏料有限公司、青島天龍油墨有限公司、平度市陶瓷顏料廠,2004年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為7562萬元、1243萬元、787萬元。2005年,全市有規模以上該類企業3個,工業總產值9439萬元,工業增加值2689萬元,利稅總額340萬元。

      染料

      1978年,青島染料廠是青島市染料工業的骨干企業,其前身是成立于1919年的國內首家民族染料廠——青島維新化學工藝社。從1979年起,隨著國家繼續下調硫化染料生產計劃,青島染料廠加快產品結構調整,淘汰生產多年的硫化染料老產品,開發新品種,至1985年共開發投產中、高檔染料新品種23個,結束了硫化染料長達60多年的生產歷史,一舉成為國內分散染料生產量最大、品種最多的廠家。1985年,全市共有鄉鎮以上染料制造企業3個(青島染料廠、青島膠南化工廠、青島色酚染料廠),工業總產值1.64億元,染料產量4448噸。80年代中后期,青島染料廠產品開發速度放慢,重心逐步轉向鞏固提高骨干品種的產品質量上,染料產品及化工產品在質量、產量、品種等方面均居全國同行業先進水平,分散染料的產量、品種、質量均居全國首位。1985~1990年,全市開發投產的中、高檔染料新品種有中性染料2個、分散染料4個。至1990年,青島染料工業已能夠生產硫化、冰染、還原、堿性、酸性、中性、直接、活性、硫化還原、彩色膠片呈色劑、防光、分散、皮革等13大類97個高、中、低檔染料品種。其中,中性染料諸品種、皮革染料諸品種、彩色膠片呈色劑和彩色電影呈色劑諸品種均屬國內首創。全市成品染料年生產能力5950噸,僅青島染料廠的年產能力就達5000多噸,而且多為中、高檔染料,已成為國內四大染料生產廠家之一。1995年,青島染料廠與瑞士汽巴嘉基公司組建合資企業——青島汽巴紡織染料有限公司,以分散染料生產為主,成為青島染料工業的第二大企業。據第三次全國工業普查,1995年全市鄉及鄉以上染料制造企業3個,工業總產值2.75億元,利稅總額2929萬元;全年共生產染料6691噸。1999年10月,青島染料廠改制為青島雙桃精細化工集團有限公司。進入21世紀以后,染料新產品研制開發成果顯著,2000~2002年共開發新產品70多個。2003年以后,又開發出來溶劑染料、毛用活性染料、尤麗素系列等。2003年,青島嶗塑建材集團有限公司投資800萬元新上精細化工項目,主要從事醫藥中間體、農藥中間體、染料中間體、天然資源深加工、各類化工助劑、香料、感光及電子化學品等精細化工產品的開發和生產。

      1995年,青島染料廠與瑞士汽巴嘉基公司簽訂協議,共同組建青島汽巴紡織染料有限公司

      據青島市第一次經濟普查,2004年底全市染料制造企業13個,從業人員246人,工業總產值4048萬元,利潤總額2439萬元。全年共生產染料2.27萬噸。規模較大的企業有青島雙桃精細化工集團有限公司、青島汽巴紡織染料有限公司、青島染料研究所,2004年主營業務收入分別是2.83億元、1.97億元、832萬元。青島雙桃精細化工集團有限公司是全國染料行業銷售收入排名前十位中唯一的國有企業。

      第四節 合成材料

      1978年,青島市合成材料主要生產廠家有青島化工廠、青島塑料三廠、青島橡膠制品七廠、青島紅星化工廠、青島農藥廠、青島化工二廠等,但生產規模都不大。產品有聚氯乙烯、乙烯基乙炔、酚醛樹脂、氨基塑料粉、丁醇改性三聚氰胺甲醛樹脂等。據第二次全國工業普查,1985年底全市有鄉鎮以上合成材料制造企業1個,工業總產值453萬元。全年共生產塑料樹脂及共聚物7043噸,合成橡膠4248噸。1985~1988年,青島化工廠投資2096.9萬元(含外匯330萬美元),從美國杜邦公司引進具有世界先進水平、年產能力1萬噸氯丁橡膠后處理工藝技術和設備,生產干膠和膠乳兩大類產品。1989年,青島橡膠制品七廠承擔交通部“七五”科技攻關項目,進入水上溢油回收環保行業,成為國內同行業中參與研究最早、規模最大、產品種類齊全的溢油回收設備研究生產企業。1994年,青島橡膠制品七廠、青島海上環保設備廠改制成立青島華海環保工業有限公司,以橡膠壩生產為主。據第三次全國工業普查,1995年底全市共有鄉及鄉以上合成材料制造企業25個,從業人員1776人,其中工程技術人員145人(高級技術職務16人),工業總產值7209萬元,出口交貨值944萬元。全年共生產塑料樹脂及共聚物1.15萬噸,合成橡膠3695噸,合成纖維單體100噸,合成纖維聚合物277噸。主要企業有青島華海環保工業有限公司、青島宏順實業公司、青島海通化工有限公司、青島大豐橡膠有限公司、青島裕泰注射箱包有限公司等。1996年,韓國獨資企業青島高合有限公司在膠南市成立,總投資2.2億美元,成為青島市合成材料工業的領軍企業,主要生產半消光級聚酯切片、滌綸短纖及滌綸長絲等。1998年,青島新宇田化工有限公司成立,產品涵蓋聚酯多元醇、合成革用樹脂漿料、鞋底料原液、礦用化學品、軟泡組合料、硬泡組合料等領域。同年,青島化工二廠宣布破產。2000年,香港百匯實業有限公司與海爾集團合資成立海爾百匯(青島)實業有限公司,成為集模具制造、注塑產品成型、沖壓成型、噴涂絲印為一體的大型合資企業。

      1998年,青島膠南明月海藻工業有限公司成立,主導產品海藻酸鈉生產能力居世界第二位

      據青島市第一次經濟普查,2004年底青島市共有合成材料制造企業100個〔初級形態的塑料及合成樹脂制造企業34個,合成橡膠制造企業53個,合成纖維單(聚合)體的制造企業4個,其他合成材料制造企業9個〕。全部從業人員7485人,其中工程技術人員479人(具有高級技術職稱48人),工業總產值48.79億元,出口交貨值6.91億元,主營業務收入50.94億元,利潤總額4273.2萬元。全年共生產初級形態的塑料(塑料樹脂及共聚物)11.39萬噸,其中聚氯乙烯樹脂11.29萬噸,聚丙烯樹脂930噸。規模較大的企業有青島高合有限公司、青島新宇田化工有限公司、海爾百匯(青島)實業有限公司、青島保稅區宏輪工貿有限公司、青島寶曼克國際工貿有限公司、青島坤宇貿易有限公司、青島金華塑料有限公司、青島華海環保工業有限公司、青島中興達橡塑有限公司,2004年主營業務收入分別是9.69億元、5.79億元、4.06億元、3.85億元、2.24億元、1.78億元、1.53億元、1.02億元、1.01億元。2005年,全市有規模以上該類企業43個,工業總產值74.56億元,出口交貨值14.17億元,利稅總額3.1億元。

      第五節 專用化學產品

      1978年,青島市專用化學產品工業有化學試劑制造、動物膠制造、炸藥及火工產品制造等類別,骨干企業有青島海洋化工廠、青島明膠廠、青島紅星化工廠、青島四方化學試劑廠、膠南縣海洋化工廠、青島市第一和第二海水養殖場等。1979年,青島明膠廠生產的“箭”牌骨膠獲全國同類產品第一名和輕工業部及山東省經委優質產品獎。1985年,全市有鄉鎮以上炸藥及火工產品制造企業1個,工業總產值479萬元;有化學試劑制造企業2個,工業總產值315萬元。全年共生產化學試劑5739噸,催化劑及化學助劑1.29萬元。1988年青島紅星化工廠兼并青島東風化工廠、青島自力化工廠(青島第三化工廠),1992年成立青島紅星化工集團公司。1986~1994年,膠州市精細化工有限公司、青島海洋化工集團特種硅膠廠、青島宇龍海藻有限公司、青島寶力神油脂化工有限公司、青島德固薩化學有限公司等規模較大的專用化學產品生產企業相繼成立。據第三次全國工業普查,1995年底全市鄉及鄉以上專用化學產品制造企業25個,工業總產值3.11億元,出口交貨值2910萬元,利稅總額998萬元。全年共生產化學試劑1999噸,塑料助劑1252噸,印染助劑320噸,橡膠助劑862噸,炭黑51890噸。主要生產企業有青島黃海海藻工業公司(原膠南縣海洋化工廠)、青島紅星化工集團公司、青島德固薩化學有限公司、青島前衛炭黑化工廠、青島海洋化工廠分廠、青島化工廠分廠、青島化工研究所、青島石喜精細化工廠、嶗山王哥莊化工廠、即墨化學試劑廠等。1998年,青島紅星化工集團公司改制為青島紅星化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成為國內化工系統無機鹽行業重點骨干企業。歷史悠久的青島明膠廠則于90年代改制更名為青島國箭工業公司,之后又更名為青島益青膠囊有限公司,成為國內最大的三膠和藥用機制硬膠囊生產企業,其骨膠、食用膠是國家銀質獎產品。1998年,青島黃海海藻工業公司與國內最大的海帶養殖基地榮成漁業公司合資組建青島膠南明月海藻工業有限責任公司,主導產品海藻酸鈉年生產能力達到7000噸,居世界第二位。2003年,該公司在膠南市海濱工業園分別建設海洋制藥基地和海洋科技園區,使主導產品產量在2004年達到9000噸,上升至世界第一位。同年,1萬噸及以下干法造粒炭黑生產因發展資源消耗大、對環境污染重,被市政府列入淘汰落后生產能力、工藝和產品行列。

      據青島市第一次經濟普查,2004年底青島市共有專用化學產品制造業企業236個(化學試劑和助劑制造企業122個,專項化學用品制造企業54個,林產化學產品制造企業3個,炸藥及火工產品制造企業7個,信息化學品制造企業4個,環境污染處理專用藥劑材料制造企業4個,動物膠制造企業10個,其他專用化學產品制造企業32個)。全部從業人員1.84萬人,其中工程技術人員2081人(具有高級技術職稱214人),工業總產值56.65億元,出口交貨值9.87億元,主營業務收入56.91億元,利潤總額9271.8萬元。全年共生產化學試劑12.16萬噸,催化劑2.05萬噸,橡膠助劑1萬噸,塑料助劑1587噸,紡織印染用助劑7206噸,制革用助劑1328噸,建工建材用化學助劑7354噸,炭黑1.61萬噸,水處理劑2.68萬噸,油田用化學制劑4425噸,鞣料制劑8361噸,金屬表面處理劑與防銹劑4446噸,硬脂酸1萬噸,炸藥2191噸,煙花制品779萬元。規模較大的企業有青島紅星化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青島明月海藻集團有限公司(原青島膠南明月海藻工業有限責任公司)、青島恒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原青島膠南化肥廠)、青島天元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原膠南化工廠)、德瑞皮革科技(青島)有限公司、青島德固薩化學有限公司(原青島炭黑廠)、青島市平度青平淀粉有限公司,2004年主營業務收入分別是13億元、5.21億元、4.62億元、4.05億元、2.13億元、2.04億元、9006萬元。2005年,全市有規模以上該類企業75個,工業總產值98.92億元,出口交貨值15.56億元,利稅總額8.27億元。

      第六節 日用化學產品

      1978年,青島市日用化學品主要生產企業有青島火柴廠、青島肥皂廠、青島日用化工廠、青島市南第一文教用品廠、青島感光材料廠等。產品有火柴、肥皂、香皂、雪花膏、甘油、牙膏、鞋油、香料、香精、照相膠卷和相紙等。其中,青島日用化工廠生產的“馬”牌潤面油已遍布中國北方市場,有“南有蛤蜊油,北有馬牌油”之說。1979年,“馬”牌潤面油獲山東省第一輕工業廳名牌產品獎。其生產的“蘆丁”牌牙膏為國內第一款藥物牙膏,為山東省優質產品。1980年,青島市貫徹國家工業調整的指示精神,以市南第一文教用品廠為基礎,并入青島日化研究所,成立青島日用化工二廠,開始專業生產日用化妝品。同年,青島肥皂廠生產的“青松”牌肥皂,在山東省經委舉辦的輕工產品鑒定會上獲優秀產品獎,并成為該廠的拳頭產品。80年代,“青松”牌肥皂享譽全國,在青島更是“一統天下”,其產品質量受到市場普遍認可。1980年之后,青島日用化工廠成為牙膏、鞋油的專業生產廠,其他產品生產移交別廠。1985年1月,青島日用化工二廠為適應市場形勢,改稱青島日寶化妝品公司。1985年,全市有鄉鎮以上日用化學產品制造企業15個,工業總產值9585萬元。青島肥皂廠生產的“萬里香”牌香皂被列入全國優質產品行列,“琥珀”牌香皂則打入國際市場,遠銷加拿大、日本、意大利、中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青島日用化工二廠生產的“吉祥”牌雪花膏曾獲山東省第一輕工業廳優良產品獎。到1988年前后,“馬”牌潤面油達到輝煌的頂點,年產500萬支。1989年青島日用化工廠變更為青島日用化工總廠,1992年兼并青島日用化工廠、日寶日化公司后更名為青島日用化學工業公司,1994年改組為青島美達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其肥皂、香皂產量居全國同行業的第二、三位。1995年,與英方合資組建加信氏(青島)家庭用品有限公司,主要生產超濃縮型高級洗衣液、嬰兒專用洗衣皂、內衣皂、化妝品、透明皂、高級洗衣皂、肥皂、香皂等。據第三次全國工業普查,1995年底全市共有鄉及鄉以上日用化學產品制造企業40個,從業人員5208人,其中工程技術人員295人(高級技術職務43人),工業總產值3.29億元,出口交貨值4288萬元,利稅總額2756萬元。全年共生產肥皂2.71萬噸,合成洗滌劑6327噸,香料171噸,化妝品總值1412萬元,牙膏1253.73萬支。主要企業有青島美達實業股份有限公司、青島美達股份有限公司日寶化學廠、青島德普日用化學工業有限公司、青島獅王日用化工有限公司等。1998年,青島金王集團有限公司研制出與傳統蠟燭截然不同的高科技產品——果凍蠟,并投資1.5億元在即墨市建立金王工業園,為亞洲地區同行業最大的生產基地。果凍蠟高度透明、無味、無毒、無污染、經久耐燃,燃燒時間是普通蠟燭的20倍,而成本卻與傳統的石蠟相同。2001年,青島火柴廠改制為青島源隆實業公司。2002年,該企業被《中國企業家》雜志評為中國最具有成長性的企業,綜合指標排名全國21家“未來之星”企業榜首。2003年6月,經過股份制改造,已停產5年的“馬”牌潤面油又重新開始生產。

      青島生產的青松肥皂、青島火柴、馬牌油、蘆丁牙膏質優價廉,成為城鄉居民喜愛的日用化工產品

      據青島市第一次經濟普查,2004年底青島市共有日用化學產品制造企業105個(肥皂及合成洗滌劑制造企業52個,化妝品制造企業14個,口腔清潔用品制造企業2個,香料、香精制造企業9個,其他日用化學產品制造企業28個)。全部從業人員3856人,其中工程技術人員378人(具有高級技術職稱35人),工業總產值7.37億元,出口交貨值1.17億元,主營業務收入6.88億元,利潤總額1984.4萬元。全年共生產合成洗滌劑1096噸,牙膏2643萬支。規模較大的企業有青島金王集團有限公司、海之源集團青島海洋麗姿化妝品有限公司、加信氏(青島)家庭用品有限公司、獅王日用化工(青島)有限公司、青島益青膠囊有限公司,2004年主營業務收入分別是3.94億元、1.79億元、1.03億元、9838萬元、4614萬元。2005年,全市有規模以上該類企業5個,工業總產值2.92億元,出口交貨值9463萬元,利稅總額2541萬元。

      作者:未知 點擊:278次 [打印] [關閉] [返回頂部]
      本文標簽:第三章 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
      * 由于無法獲得聯系方式等原因,本網使用的文字及圖片的作品報酬未能及時支付,在此深表歉意,請《第三章 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相關權利人與機電之家網取得聯系。
      關于“第三章 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的更多資訊

      電子樣本

      中國永一閥門集團
      :林先生
      :18903216831
      :永一閥門集團有限公司
      個人求購

      劉濟睿 【求購】  電阻測試儀  2024-6-7
      楊經理 【求購】  液壓缸  2024-6-7
      黃先生 【求購】  巖棉板  2024-6-7
      梁經理 【求購】  儲能設備  2024-6-6
      曲經理 【求購】  聲波吹灰器  2024-6-6
      王俊 【求購】  沙袋裝袋機  2024-6-6
      賈永祥 【求購】  濃度檢測儀  2024-6-6
      吳先生 【求購】  Q235空...  2024-6-6
      VIP公司推薦

      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日韩欧美tⅴ一中文字暮_狠狠97人人婷婷五月_97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2. <em id="4ep9y"><ruby id="4ep9y"><u id="4ep9y"></u></ruby></em>
        <button id="4ep9y"><acronym id="4ep9y"></acronym></button>
      1. <span id="4ep9y"></span>

        <span id="4ep9y"></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