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m id="4ep9y"><ruby id="4ep9y"><u id="4ep9y"></u></ruby></em>
      <button id="4ep9y"><acronym id="4ep9y"></acronym></button>
    1. <span id="4ep9y"></span>

      <span id="4ep9y"></span>

      分享至手機

      打磨高質量發展“利器”——廣東財政支持高質量建設制造強省工作綜述

      來源:廣東省人民政府 時間:2024-05-11 18:13:52 訪問:114 次

      打磨高質量發展“利器”——廣東財政支持高質量建設制造強省工作綜述

      2024年05月11日來源:中國財經報

      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作為工業和制造業大省,廣東省一季度工業經濟實現“開門紅”——全省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1%,增速高于去年同期、去年全年,以及今年全年預期目標,為廣東省經濟總體保持穩定增長提供了支撐。

      一直以來,廣東財政堅持實體經濟為本,形成一攬子組合政策助力制造業發展,持續鞏固制造業的“頂梁柱”作用,有力推動高質量建設制造強省。

      制造業既是廣東深厚的“家當”,又是推動廣東高質量發展的“利器”。據統計,2023年,廣東財政統籌各類資金,集中財力優化政策積極支持制造業的創新性發展,全年共安排超272億元為高質量建設制造強省提供堅實財力保障。

      “制造業當家”推動高質量發展

      制造業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是技術進步的源泉和增長動力的基礎,是國家經濟命脈所系。隨著新一輪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興起,制造業成為各國產業競爭的焦點。

      從2022年12月開始,“制造業當家”成為廣東謀劃推動高質量發展、探索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廣東路徑的高頻詞。2023年6月,廣東印發《關于高質量建設制造強省的意見》(以下簡稱“制造業當家22條”),推出22條政策保障制造業當家戰略有力有序實施。在今年開年召開的高質量發展大會上,廣東進一步明確依靠科技創新、產業發展,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不斷創造和積累社會財富。

      “當家的制造業必然是以新技術賦能的制造業,具備新質生產力的制造業才是可以當家的制造業?!睆V東省財政廳廳長戴運龍指出,近年來,面對國內需求結構新變化和國際市場競爭新趨勢,一些傳統制造業企業出現了收益率偏低現象,這恰恰說明了“舊”技術支撐的制造業發展方式不適應新的形勢。

      精準有效支持“制造業當家22條”

      “制造業當家22條”是廣東省堅持制造業當家、加快制造強省建設工作的總“路線圖”和“施工圖”,明確提出實施“大產業”立柱架梁行動、“大平臺”提級賦能行動、“大項目”擴容增量行動、“大企業”培優增效行動等,持續鞏固和強化制造業在全省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頂梁柱”作用,加快塑造廣東在新發展格局中的戰略優勢。

      同時,“制造業當家22條”還明確了發展目標——到2027年,制造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35%以上,制造業及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占比達到65%;到2035年,制造業及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穩定在70%左右,制造強省全面建成。

      圍繞貫徹落實“制造業當家22條”,近年來,廣東財政重點聚焦四方面,持續完善財政政策引導機制,著力構建常態化的財政資金支持政策體系,綜合運用一系列財政政策工具支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助力高水平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

      聚焦提質升級,支持大產業發展。2023年,廣東省財政投入38億元,引導推動9345家工業企業開展技術改造,帶動技改投資增速創6年來新高,持續推動制造業企業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同時,新增追加下達產業創新能力建設獎補資金1億元,推動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提升;新增下達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資金7.74億元,重點支持廣州、珠海、汕頭等14個省級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地市。

      聚焦產業承接,支持大平臺建設。去年4月,廣東省財政廳牽頭制定出臺《促進產業有序轉移財政支持方案(試行)》,以粵東粵西粵北等地區承接產業有序轉移主平臺建設為主要抓手,通過注入資本金、融資獎勵、標準廠房建設獎勵、考核獎勵等方式,支持園區基礎設施建設;通過事后獎補、設立省粵東西北產業轉移基金等方式,推動產業項目引進建設。去年,省財政投入42.5億元,支持建設15個產業承接主平臺,助力粵東粵西粵北提升產業轉移能力,全年累計承接產業轉移項目超600個,其中億元以上投資項目超400個。

      聚焦招商引資,支持大項目引進。2023年,省財政新增追加安排新型儲能產業發展資金6100萬元,重點支持新型儲能產業領域材料、電子元器件、生產工藝裝備等產品的工程研發及產業化項目。通過專項資金的扶持,鼓勵企業加大投入,促進新型儲能產品制造能力和水平提升,推進全省新型儲能產業快速發展,將新型儲能產業打造成為廣東“制造業當家”的戰略性支柱產業。

      聚焦培優增效,支持大企業培育。對處于成長初期的企業,用好融資擔保降費獎補、應收賬款融資獎勵、貸款貼息等政策工具,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題。對處于發展壯大期的企業,實施“小升規”獎補政策,引導小微工業企業上規模發展,助力培育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支持企業培育壯大。2023年,省財政新增3.46億元獎補資金,加快培育一批專注于細分市場、聚焦主業、創新能力強、成長性好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提升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量和質量,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性和競爭力。

      靈活有力支持技術改造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發展新質生產力不是忽視、放棄傳統產業。各地要堅持從實際出發,根據本地的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科研條件等,有選擇地推動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用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積極促進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

      技術改造是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環節。去年12月,廣東印發《新形勢下推動工業企業加快實施技術改造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引導和鼓勵工業企業開展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改造,支持企業通過增資擴產擴大生產規模、軟硬件一體化改造等提升產業競爭力,并提出了“力爭全省年均開展技術改造的工業企業達到9000家以上”的目標。

      戴運龍指出,《若干措施》中的財政支持政策呈現新變化,主要表現為支持重點更明確、力度更大、方式更靈活以及資金統籌更多元。

      具體來說,《若干措施》明確,將財政支持技術改造政策從原來對所有行業、所有產業集群予以支持,調整為聚焦支持每個地市的10個重點產業集群,更好突出重點、集中發力;將原來技改項目由省級統一規定珠三角和粵東粵西粵北的獎補比例,調整為由各地市自主確定獎補比例,以更符合實際情況,增強政策靈活度。

      此外,廣東還將推行“政府貼息、銀行讓利、保險增信、租賃補貼、風險共擔”的金融政策,2023—2027年力爭引導不少于1000億元支持工業企業開展技術改造,省財政通過貼息、風險補償等方式予以支持。

      今年,圍繞提速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廣東財政還將持續突出支持抓好技術改造——省財政將安排資金39.41億元,支持實施“技術改造十條”,通過貸款貼息、風險補償等技改金融支持方式,撬動金融機構加大企業技改資金供給,助推工業企業實施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著眼戰略關鍵領域,重點支持工程化攻堅和平臺建設,增強產業鏈韌性。

      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今年以來,“新質生產力”一詞被廣泛熱議。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新質生產力與先進制造之間存在緊密關系,先進制造為新質生產力提供了技術支撐和實現途徑,而新質生產力促使制造業不斷進行技術革新和轉型升級,推動制造業向更高效、更靈活、更智能的方向發展?!贝鬟\龍表示,下一步,廣東財政將進一步強化財政政策集成效應,加大支持創新發展力度,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統籌推進傳統產業升級、新興產業壯大、未來產業培育,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一方面,持續促進科學技術向新質生產力轉化。今年,廣東將通過優化創新財政支持政策,繼續安排省級科技創新發展戰略專項資金100億元,推動完善全過程創新鏈,促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將1/3以上的省級科技創新發展戰略專項資金用于基礎研究領域,達到38.6億元,夯實基礎研究根基,并建立國家實驗室、省實驗室運行支持機制,推動優化實驗室體系布局,支持量子科學、生物多樣性等一批重大重點項目研究;安排42.27億元,推進實施工業軟件、集成電路、顯示制造裝備等戰略專項,布局實施新一輪重點領域研發計劃,集中力量突破“卡脖子”共性關鍵技術,支持實施一批旗艦項目,搶占未來產業發展先機;安排17.97億元,發揮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作用,堅持以應用牽引增強科技創新能力,促進產業與科技互促雙強,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催生更多創新成果。

      另一方面,緊扣廣東實施制造業“五大提升行動”,提速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其中,在支持抓好平臺建設方面,今年,省財政安排55億元,加力支持產業有序轉移,支持各地產業轉移承接平臺進一步提升承接能力,加快引進建設產業項目;安排5.5億元,支持7個大型產業集聚區建設和引進項目落地,打造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新增長極;安排10.9億元,支持各地積極引進建設產業帶動性強、技術水平先進的先進制造業項目。

      圍繞支持企業發展壯大,省財政安排13億元,推動小微工業企業上規模發展,打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生力軍”。繼續全面落實制造業企業增值稅留抵退稅、先進制造業增值稅加計抵減等優惠政策,減輕企業稅負,支持企業創新發展。同時,實施省級專精特新企業貸款貼息,并依托省中小微企業融資平臺、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為中小微企業特別是制造業行業撬動更多金融資源供給,緩解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相關新聞:

      ·title

      分享到:

      推薦:更多精彩關注 機電之家官方微信公眾號

      【 責任編輯:cxl 】

      版權與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機電之家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于機電之家網,轉載請必須注明機電之家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

      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日韩欧美tⅴ一中文字暮_狠狠97人人婷婷五月_97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2. <em id="4ep9y"><ruby id="4ep9y"><u id="4ep9y"></u></ruby></em>
        <button id="4ep9y"><acronym id="4ep9y"></acronym></button>
      1. <span id="4ep9y"></span>

        <span id="4ep9y"></span>